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红军长征在四川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四川省委在党的建设领域推出的一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举措,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始终坚持姓党根本原则,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全过程、各方面。
一、坚定“主心骨”,以姓党原则引领培训办学方向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姓党”旗帜,将“政治线”作为学院的“生命线”,突出“红色精神原动力”要求,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大力构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高地,加强党性教育、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阵地和践行初心使命、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基地。学院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充分发挥四川丰富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优势,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讲政治规矩、讲党性原则的重要阵地和为干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场所。联合共建两年多来,总部及分院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开展党性教育培训13万余人次,切实发挥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作用,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殿堂”。
二、把牢“方向盘”,以姓党原则引领教学科研开发
学院始终紧扣办学方向和培训要求,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聚焦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鲜明教学内容主题主线。充分挖掘和利用长征资源,把讲好长征故事与宣传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四川实践紧密结合,为干部教育培训“补钙”“铸魂”提供强劲动力。形成由党建课程、特色课程和地方课程3大模块、11个专题构成的课程体系;完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等8门精品课程开发;以四渡赤水、彝海结盟、飞渡天堑、懋功会师、雪山草地红军长征线路为优势特色打造教学点位164个、微党课102门、精品教学线路30条;成立长征精神研究会和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并将《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更名为《长征学刊》;围绕红色资源和长征研究等立项相关研究课题37项;研究编撰《红军长征在四川》系列精品丛书和《迈向新时代的长征精神》系列教材,形成教材研究成果 24本、长征精品教材研究成果14本;建成资源超20万篇、40万页,总量达2000GB的国内首个权威长征精神数据库。
三、展示“新形象”,以姓党原则引领基础设施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擦亮“政治底色”、彰显“长征特色”为要求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部按照全国一流干部学院标准,以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长征精神总结概括的旗帜墙为引领,配套设计长征精神广场、长征精神教育馆、长征文化园、长征印象红墙等功能区域,将“红色文化为主基调,注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办学特色,深度挖掘红色基因,充分彰显长征精神”的设计理念贯穿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各分院严格对标总部设计理念和要求,结合自身培训规模和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推进校园建设,打造红色主题教室、宿舍、图书馆、文化景观等,突出四渡赤水、彝海结盟、泸定桥、夹金山、雪山草地等长征主题文化元素,大力营造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同时,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始终保持政治类院校的高度自律和自觉,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实施各类改造提升项目,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理念,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实际和需要,突出科学、合理、节省原则,建设优质工程、节俭工程、廉洁工程。
(郑循旭)